就拿对波兰这场球来说,中国队开局5:3领先,本来打得挺顺。 可波兰队稍微调整战术,内线强打、外线远投,分差很快被追平。 中国队想靠快攻拉开分差,结果波兰队防得紧,几次快攻都被断了球。 最可惜的是第四节,中国队一度14:13反超,可犯规太多,波兰队靠罚球连得5分,直接19:16锁定胜局。
其实不只是波兰队难打。 小组赛前两场,中国队赢了意大利,却输给了澳大利亚。 澳大利亚那场球,她们身高臂长,篮板球几乎全包了,中国队抢了20个篮板,澳大利亚抢了35个,这差距明摆着。 以前中国队在亚洲能靠身体灵活占优势,现在世界各国都重视三人篮球了,澳大利亚、波兰这些队伍,训练水平和战术意识一点不比咱们差。
再往深里说,是中国三人篮球的“底子”变薄了。 以前其他国家没太把这个项目当回事,咱们抓住机会练兵、参赛,成绩自然好。 现在不一样了,欧洲很多国家把三人篮球当重点培养,波兰、塞尔维亚这些队伍,常年有专业联赛,球员从小就接受系统训练。
咱们的青训呢? 很多年轻球员平时打的是五人制篮球,突然转三人制,跑位、传球、投篮节奏都得重新适应,比赛中自然容易失误。
还有战术问题。 以前中国队的战术简单直接:王丽丽控场,张芷婷内线强打,万济圆空切。 但现在对手研究透了这套打法,防守时重点盯人,进攻时打快速转换。 就拿对波兰这场,波兰队多次用“2 2”战术,两人突破分球,另外两人抢篮板二次进攻,一下就把比分追上来了。 咱们这边呢? 教练在场边喊调整,球员却有点慌,传球失误、投篮偏筐,越打越急。
最直观的变化,是比赛的“容错率”变低了。 以前中国队赢球,靠的是关键球员的超神发挥;现在输球,可能就是一个篮板没抢到、一次传球失误、一个罚球不中。 就像对波兰这场,前三节比分咬得那么紧,最后就因为两次罚球没抓住,直接输了。
现在的中国三人女篮,就像刚毕业的学生突然进了职场,以前在学校里有老师带着,现在得自己扛着压力打比赛。 年轻球员有冲劲,但经验不足;老队员要么退役,要么状态下滑,中间的断层太明显。
说到底,从世界杯冠军到小组赛1胜2负,缺的哪是一个王丽丽? 是整个体系的支撑变弱了:青训没跟上,新人顶不上来;战术被研究透了,创新跟不上;对手进步太快,咱们还在“吃老本”。
对马达加斯加的最后一战,中国队必须赢,而且得赢很多分。 可就算赢了,也只是“确保附加赛资格”,离真正的竞争力还差得远。 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,是整个项目的现状。
球迷们当然希望中国队能振作起来,但振作不是靠喊两句口号,得从青训抓起,从战术创新做起,从每一场小比赛的经验积累开始。 毕竟,三人篮球的世界,从来都是“不进则退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